喀什,全稱“喀什噶爾”,維吾爾語譯為“寶玉石集中的地方”。這是古代東西交流大道,是古代希臘、印度、波斯文化由此傳入亞洲腹地,以及中國文明傳入西方的一塊繞不開的地方;這是書寫萬言維吾爾古典長詩《福樂智慧》的地方,這是誕生了世界第一部《突厥語大辭典》的地方;就算是幾經遷延定址于今的這個“喀什噶爾回城”,在中亞地理版塊上也是堪與撒馬爾罕等歷史名城比肩的綠洲明珠城市。今天,就和小編一起走近這座城市,看看這里的街道,建筑,手藝,小吃,人群,感受這座神秘而古老城市的不息脈搏。
艾提尕爾清真寺
喀什老城晝夜對比圖 武勇攝影
喀什老城街道 李均均 楊政春攝影
喀什老城街道 李均均 楊政春攝影報道
喀什老城街道 武勇攝影
高臺民居中的一條小巷 武勇攝影
具有民族特色的建筑細節 李均均 楊政春攝影報道
喀什市老城區進行的“喀什市老城區危舊房改造項目”民生工程,已改造好的房屋或華麗或舒適。 中國新聞網馬新龍攝
喀什老城里一位母親帶著孩子玩耍 武勇攝影
阿熱亞路從東向西彎彎曲曲伸入老城,北面是闊納代爾瓦扎巷、恰薩巷、歐爾達希巷等古老幽深的巷子,它們合圍起一塊不到0.2平方公里的區域,便是喀什城500年前的肇始之地。圖為改造前后的阿熱亞路對比圖。朱明俊攝影
吐曼河夜景 武勇攝影
喀什市夜晚萬家燈火 圖片來自新浪樂居
對于新疆喀什,有一種認知:這里是一個有關古代西域記憶的活態基因庫。至今依然屹立著的高臺民居體現出這種記憶的深刻。初次看到高臺民居,是深度震撼的。深黃色的夯土還原了新疆大地的顏色。這也迎合了新疆綠洲的本來氣質。土陶也正是這樣的一種顏色和氣質,當看見它優美的造型時,它就讓人進入了最初古老的空間里。李均均 楊政春攝影報道
原始泥土手工制作陶器的土陶作坊,現在己保存有十七、八家古老作坊,高臺民居所在地,維吾爾語叫“闊孜其亞具?!?,漢語意思是“高崖土陶”。土崖上獨特的民居和古老的土陶作坊成為高臺上兩個最具有文物和觀賞價值的景點。李均均 楊政春攝影報道
原始泥土手工制作陶器的土陶作坊,現在己保存有十七、八家古老作坊,高臺民居所在地,維吾爾語叫“闊孜其亞具?!?,漢語意思是“高崖土陶”。土崖上獨特的民居和古老的土陶作坊成為高臺上兩個最具有文物和觀賞價值的景點。圖片來源:最后一公里
喀什老城很有特色的花帽車 李均均 楊政春攝影報道
喀什巴扎里面的絲綢 李均均 楊政春攝影報道
喀什老城中的一位媽媽在孩子熟睡時做著刺繡 李均均 楊政春攝影報道
烤馕是當地人民常見的主食 李催彥攝影
喀什老城匠人街的鐵匠師傅 李均均 楊政春攝影報道
行走在喀什老城,可以看到,艾提尕爾清真寺廣場旁一群年輕人在吃喝悠閑說笑,三五個小伙兒游玩時秀秀街舞。李均均 楊政春攝影報道
喀什老城里的童年趣味 張已攝影
喀什老城里的老人和孩子 張已攝影